上图为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城楼的景象,大家注意毛主席像两侧的标语是用繁体字写的,而且华表的位置也和今天不同
开国大典前突击清理整治
众所周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而主席台就是天安门城楼。但在这之前,天安门城楼及周边可是另一番景象。首先,天安门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仅城楼上的野鸽子粪便据说就有几十吨之多。其次,金水河也是河道淤塞,水面腐臭,天安门前垃圾成山,最大的竟有六七米高。
为此,当年8月9日至14日召开的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9月10日恰逢星期六,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平市学联通知各校组织4300名大中学生下午到广场参加义务劳动,结果有1.8万人报名,各校只好抽签决定谁能参加,最后参加义务劳动的同学们在一天内就填平了广场内的309个坑。据统计,大清扫运动共清除垃圾21.9万立方,重达20多万吨。
钟灵三次参与标语书写工作
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周恩来副主席指示在城门正中间的门洞上方挂一幅毛泽东的画像,画像两侧的城墙书写两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由于当时国徽方案尚未通过,先在悬挂国徽的位置上悬挂大会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见图)
大会会标和两条大标语的书写重担最终落在了政协筹委会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兼会场布置科科长钟灵身上。
钟灵(1921.8.23~2007.5.25),字毓秀,笔名署金雨,济南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毛泽东主席与他下过围棋,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他的婚礼,宋庆龄副主席曾送给他盆景……
当年,钟灵考虑: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那么高,标语上的每个字的大小都要与它相适应。
而且两幅标语是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呢?虽然说解放区流行简体字,但是北平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使用繁体字。钟灵决定仍然用繁体字。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很麻烦,就是两个标语的字数不一样,一边是九个字,另一边是八个字,要巧妙的算好字距,利用视觉差才能看上去一样宽,这可没少让钟灵费心思。此外,为了能让标语在晚上也能看清楚,他还用布剪好字样,钉成木盒,里面装上电灯,制成了灯箱标语。
不过,这个标语中的后半部分“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只保留了一年时间就做了修改。1950年10月1日的国庆节,党中央决定将其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仍然采用繁体字,还是出自钟灵之手。
当时,美帝国主义的战火已经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中国人民的正义口号。修改后的新标语,使天安门标语具有了面向世界的意义。相比之下,原来的口号含义多少有点重复,范围也要狭窄些。从以后的几十年历史看,这次标语内容的修改确实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虽然历经世界政治风云变幻,但天安门标语的颜容仍长期稳定不变。
天安门标语的第三次改变,是从繁体字改为现在的简体字,依然出自钟灵之手。我国从1956年开始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从那以后,推行简化字成为一个运动,社会上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繁体用字,也都逐渐改成了简体字。直到刚刚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1964年国际劳动节前夕,天安门标语终于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改动,把上面的繁体字“華”、“國”、“萬”、“嵗”和“團”全部改成了简体字。
毛主席画像的“八次更迭”
第一幅画像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悬挂时间:1949年2月12日
主笔:董希文
194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北平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不仅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更因为这天还是一个特别的日子,20多万北平市民将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那天,天安门城楼中央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城门上挂着写有“庆祝北平解放大会”几个金字的红色横幅,中间有“工、农、兵、学、商”塑像,工人、农民高举斧头、镰刀,一颗红星挂在雕像上方。这是毛泽东画像第一次挂上天安门城楼。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悬挂的还有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的画像。一次悬挂这么多的人物画像,这在天安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
第二幅画像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大会
悬挂时间:1949年7月7日
主笔:董希文
1949年7月7日是抗战1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天安门又一次得以重新布置,而此次悬挂的就是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二版毛主席画像,同时悬挂的还有朱德画像。两位伟人的画像之间,一颗巨大的红星光彩闪烁,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出现两位领袖画像。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