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首页 > 政策法规 > 2018北京两会:让城市总体规划全面严格落地

2018北京两会:让城市总体规划全面严格落地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1-25 09:08:37

报告

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四个中心”功能。

实行全域规划总量管控,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年度减量30平方公里以上,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推动职住平衡。

编制核心区控规,抓好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规划管控和综合整治,制定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编制统筹腾退空间再利用规划。高质量完成副中心各项规划,抓紧编制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浅山区保护规划。

解读

新版本城市总规

是中国梦北京版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赵弘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思想、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编制的,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描绘的宏伟蓝图,是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版。

新版总规一改多年北京经济规模发展、增量发展的传统思维,在坚持科学发展、减量发展的原则下,注重高品质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已不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把加强“三城一区”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落实建立“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关注民生、关注城市生态宜居、治理大城市病成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育高精尖经济产业结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用最少的人力资源、要素,获取对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经济保障。

在强调政治中心、主要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着重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而重点就是“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规中提到坚决落实好“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做到“保”字当头。要重视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包括传统中轴线、明清皇城、历史河湖水系等十方面重点,都要精雕细琢,用心打磨。在提升中心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的过程中“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留得住文化遗迹”,让首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要实现老城保护,还要探索创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介入到老旧改造领域中。目前正在实施的“白塔寺再生计划”,就是老城保护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创意团队介入修缮后,老房子成了百姓共享会客厅。大到一块城墙砖,小到一盒雪花膏,都透着浓浓的京味儿。这就是对胡同肌理的“保”,这留住了乡愁,留住了文化遗迹。

在新版总规指导下,北京市还做了很多事情:“老楼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人上楼、下楼难的问题;建立社区菜站、便利店,构建“十五分钟居民生活圈”……这都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当中,兼顾做好居民生活服务设施的提升。

未来一年,要落实新版总规,要长期短期目标结合,治标与治本兼顾。在解决当前最急迫疏解问题的同时,加快服务均衡化发展和布局,推进养老、医疗、社保等领域政策创新,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持久完善的条件,这也是实现新一年北京预期目标的关键。

图景

老院新生

共生院

图中的这所胡同老院子,位于白塔寺宫门口四条,是“白塔寺再生计划”的改造成果。通过木屋架延伸连接,墙体整合强化等,翻修取代重建,创造了三个空间:插入式居住单元(8平方米)、公共展览空间(84平方米)、一体化功能模块(4.5平方米,具备厨房、洗衣、卫生间、储物等多项功能)。私人居住与公共展览环绕院子共生,最大程度地改善影响胡同生活最迫切的基础设施问题。

践行

史家胡同45号院

小院百年垂花门“复活”

很多人转胡同的时候,路过史家胡同45号院,看到古香古色的垂花门,都忍不住往里走走。这是一个刚刚改造后的普通小院,院内方砖铺地,零零散散的有些绿植,中间有个小花池,院里还有棵丁香树,一到四五月份,丁香花开,满院飘香,小院里的每家每户都能闻到,这么整洁、漂亮的小院,住着舒服又舒心,让人羡慕不已。

两年前,这里可没这么漂亮。不说别的,单说一进院儿的垂花门,就有年头了,大约是清代修建的。因为年久失修,垂花门摇摇欲坠,木料朽得快塌了,顶子也破了,逢下雨必漏。院里的居民从垂花门底下过,出来进去都得紧跑两步,生怕垂花门掉下东西来砸着脑袋。

201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赵幸和她的设计团队接手了这个小院的改造工程。经过一年的设计和修复,仅凭着垂花门上原有的石构件和遗留下来的几块老木料,垂花门就“复活”了,而且和过去老百姓印象中的原貌一模一样。垂花门上拆下来没法再利用的老部件也一点不糟蹋浪费,一件一件被标上名字和简介,摆放在了史家博物馆进行展览。D155

白塔寺东岔81号

邻里关爱从“会客厅”回归

城市变得大了,邻里关系却变得淡了,现在,很少有邻居像以前老街坊之间那样串门儿了。如果有一个社区共享空间,能让大家在一起包饺子、泡泡茶、学手工……是不是可以让大家重温过去邻里之间的亲近和温暖呢?在去年10月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分会场上,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这个想法进行了尝试,在白塔寺东岔81号建立了“白塔会客厅”项目。

从白塔寺西侧的胡同往北走不远,就能看到宫门口东岔81号。这里原来是一处普通办公用房,现在变成了“白塔会客厅”。走进“会客厅”,右手边一个老式的透明柜台和木制货架,里面摆放着蛤蜊油、雪花膏、铁皮暖壶、搪瓷缸子等很有历史感的老物件,让人觉得熟识又亲切;左手边是一个开放式的厨房,简洁而现代。为什么做这个共享厨房呢?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做饭是最能拉近人和人之间距离的活动,老街坊之间聚会,家里来了客人,可以在这里一起做做饭,聊聊天,让胡同里的人彼此增加了解。

“会客厅”开门以来,已经陆续组织了不少社区活动,除了举办美食、编织等分享会,老街坊们还自发组成了织补社、劳作社、京剧票友会和书画社等。

在开展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居民们也不断萌生新的想法。有个老人就提议,今年春节期间,以“会客厅”为场地,办个“白塔寺微型民间庙会”,串点儿糖葫芦,做点儿小吃,表演些小节目……让大伙儿过个有年味儿的春节。“会客厅”负责人刘伟说,这些活动其实都是“载体”,最终目的还是让过去那种邻里之间的熟识、关爱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

杂志内刊
协会介绍 | 协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协会领导 | 申请入会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6-2020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 由居安易家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维护 京ICP备140598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76号